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分类
华体会电竞积极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发布日期:2024-03-17 浏览次数:

  HTH华体会全站能源资源安全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谷树忠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稳步增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谷树忠委员认为,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要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原煤产量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要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强化精细挖潜,提升储备能力;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构建油气进口格局,分散进口风险。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研发和应用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能源竞争愈加激烈。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禀赋不高。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缓解资源供给压力,降低能源进口依赖度和供应保障安全风险。

  谷树忠委员建议,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快技术更新,积极开发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加快设备更新,大力推广节能装备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管理创新,实行能源合同管理,完善重点产业、重点产品能耗、水耗、物耗标准;健全有利于节约用能的价格机制,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使价格体系与资源节约目标相匹配,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低碳转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秦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这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区长单泽峰表示,天津市滨海新区始终把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领域协同创新、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单泽峰代表表示,推动光伏行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他建议,要高水平推进光伏产业链条的延链、补链、强链,发展装备制造、储能等光伏行业关联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可持续创新,完善储能产业生态,探索产业集群及商业化发展模式。

  加大力度优化电网结构,让光伏发出的绿电送得出、用得好。单泽峰代表介绍,滨海新区重点推动入津特高压通道建设,加快实施神华天津相关升压站项目,提高外送绿电比例。同时,加大绿电资金投入,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能源成本。

  加快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单泽峰代表介绍,滨海新区将全面推进三峡海上风电、龙源南港30万千瓦海上光伏等项目,积极谋划开展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推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实施智慧化能源管理,着力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琳)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我们要加强新能源核心技术攻关,用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完善新型能源体系。”全国代表、广西百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邓莹莹表示。

  邓莹莹代表扎根电力建设生产一线年。她介绍,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2023年,广西风电发电最大出力超880万千瓦,光伏发电最大出力超525万千瓦。广西电网累计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22亿千瓦时,实现清洁能源基本全额消纳。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广西新能源发展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现阶段大规模储能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提高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将面临水电已深度开发、新能源发展约束条件增加等挑战。”邓莹莹代表认为,要持续推进新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比如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石漠化治理+光伏试点建设等。同时,采用超高混塔、微风发电等风电新技术,以及柔性支架、跟踪支架等光伏发电新技术,将大幅提高风电、光伏资源利用率的项目纳入试点。

  “目前,全国各地新能源资源情况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推进区域能源合作、深化能源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交流体系。”邓莹莹代表建议,推动跨流域、跨省份多时空水电与新能源互补,完善电网架构,加快新建、扩建新能源输送高速公路,满足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全面提高清洁能源输送和消纳能力。此外,要建立跨地区的新能源研发合作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近年来,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全球领先。全国政协委员、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表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如今,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因此要加速构建适应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型电网,让可再生能源电力不仅能发得出、供得上,更要用得好。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总装机的一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杨洪明委员表示,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但并网难、消纳难、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分布式光伏自产自用是比较常见的模式,工业园区间直接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互通还比较困难。”杨洪明委员表示,有很多地方尝试用隔墙售电、微电网等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效率,但从根本上讲,需要对电网进行改革升级。

  杨洪明委员指出,高质量统筹能源电力安全保供和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需求侧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优化运行提出更大挑战。

  杨洪明委员认为,构建适应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建设更加安全的主网架和灵活的配电网,推进“中枢大脑”调度系统响应更智能迅速,持续突破大规模、长时储能等技术壁垒。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龙头企业为基础、高校院所为支撑,打造“政企校研”创新联合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禹洋)

  “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对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区长戴勇说。

  如何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戴勇代表认为,要高水平开发绿色能源,提高绿电占比;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高起点建设低(零)碳园区,提升发展能级。

  大丰地处江苏沿海中部,风能、光能等资源富集。“我们坚持高效开发利用沿海风光资源,去年底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400万千瓦。”戴勇代表介绍,到“十四五”时期末,大丰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预计超6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180亿千瓦时,将努力建成江苏省首批绿电高比例消纳城市。

  有了绿色资源优势,还要转化为绿色发展胜势。立足资源禀赋,大丰链式集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光伏产业已集聚阿特斯、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等一批知名光伏企业。风电产业以金风科技、中车电机等企业为龙头,形成集研发制造、运维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链生态圈。此外,大丰还加快绿氢、绿色甲醇等新兴项目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取得新突破。戴勇代表介绍,至“十四五”时期末,大丰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规模预计达1000亿元,将打造长三角地区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应用集群。

  眼下,大丰港国际合作(外资)绿色低碳产业园正在建设中。戴勇代表说,园区建设要打好“绿电”优势牌,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海上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传输应用,推动企业外购电力碳排放大幅下降。

  戴勇代表表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主动拥抱能源变革,抢占新风口,竞逐新赛道,才能“追风逐日”“点绿成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Copyright© 2012-2038华体会电竞 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44342号